明港酉铝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guī)速遞

  • 最高人民檢察院 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

    1. 【頒布時間】2019-3-6
    2. 【標題】最高人民檢察院 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
    3. 【發(fā)文號】
    4. 【失效時間】
    5. 【頒布單位】最高人民檢察院 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辦公室
    6. 【法規(guī)來源】http://news.jcrb.com/jxsw/201903/t20190306_1970660.html

    7. 【法規(guī)全文】

     

    最高人民檢察院 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

    最高人民檢察院 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

    最高人民檢察院 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辦公室


    最高人民檢察院 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


    最高人民檢察院 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


      第一條 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充分履行檢察職能,加大司法過程中對貧困當事人的救助工作力度,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現(xiàn)根據(jù)中央政法委、財政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試行)》等有關規(guī)定,就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脫貧攻堅,制定本意見。

      第二條 本意見所稱貧困當事人,是指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屬于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當事人:

      (一)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重傷或者嚴重殘疾,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二)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危及生命,急需救治,無力承擔醫(yī)療救治費用的;

      (三)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死,依靠其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近親屬或者其贍養(yǎng)、扶養(yǎng)、撫養(yǎng)的其他人,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四)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五)舉報人、證人、鑒定人因向檢察機關舉報、作證或者接受檢察機關委托進行司法鑒定而受到打擊報復,致使人身受到傷害或者財產(chǎn)受到重大損失,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六)因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權行為造成人身傷害,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七)人民檢察院根據(jù)實際情況,認為需要救助的其他情形。

      第三條 人民檢察院在辦案過程中應當注重發(fā)揮司法人文關懷作用,依法開展對貧困當事人的國家司法救助工作,主動幫助其解決生活面臨的急迫困難,改善生活環(huán)境。

      扶貧部門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應當將貧困當事人列為重點對象,突出問題導向,優(yōu)化政策供給,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第四條 人民檢察院和扶貧部門堅持應救盡救、分類施策、精準發(fā)力、合力攻堅原則,依托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幫助貧困當事人盡快擺脫生活困境,協(xié)同相關部門全面落實扶貧脫貧措施,提高救助效果和脫貧攻堅成果的可持續(xù)性。

      第五條 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發(fā)現(xiàn)貧困當事人的,應當立即啟動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程序,指定檢察人員優(yōu)先辦理,并在辦結后五個工作日內(nèi)將有關案件情況、給予救助情況、扶貧脫貧措施建議等書面材料移送扶貧部門。

      人民檢察院發(fā)現(xiàn)被救助人可能屬于貧困人口但未建檔立卡的,應當在辦結后五個工作日內(nèi)向扶貧部門提出進行貧困識別的書面建議,并同時移送有關材料。

      第六條 對人民檢察院移送的可能屬于貧困人口線索,扶貧部門通過全國扶貧開發(fā)信息系統(tǒng)進行比對核實,屬于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應當進一步加大脫貧攻堅力度,細化實化幫扶措施,保障各項扶貧政策精確落實和相關工作精準到位,并及時向人民檢察院反饋有關情況。

      可能屬于貧困人口但未建檔立卡的,扶貧部門應當按照建檔立卡標準和規(guī)定程序進行貧困識別,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依照前款規(guī)定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并及時向人民檢察院反饋有關情況。

      第七條 扶貧部門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發(fā)現(xiàn)貧困當事人的,應當作為國家司法救助案件線索,在五個工作日內(nèi)移送人民檢察院。

      對受到犯罪侵害危及生命,或者因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權行為造成嚴重人身傷害,急需救治,無力承擔醫(yī)療救治費用的貧困當事人,扶貧部門應當立即告知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可以先行救助,救助后及時補辦相關手續(xù)。

      第八條 人民檢察院對扶貧部門移送的國家司法救助案件線索,應當立即啟動救助工作程序,指定檢察人員優(yōu)先辦理,并在辦結后五個工作日內(nèi)向扶貧部門反饋案件辦理情況。

      第九條 人民檢察院發(fā)現(xiàn)扶貧部門移送的國家司法救助案件線索不屬于本院管轄的,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檢察院,并告知扶貧部門;由本院負責救助對貧困當事人更為適宜的,可以由本院管轄。

      人民檢察院認為扶貧部門移送的國家司法救助案件線索,由其他政法單位負責救助對貧困當事人更為適宜的,可以移送其他政法單位,并告知扶貧部門。

      第十條 人民檢察院在黨委政法委領導下,爭取政府財政部門支持,用好中央財政通過政法轉移支付的補助資金,進一步拓寬國家司法救助資金來源渠道,提高救助金發(fā)放效率,完善救助金發(fā)放方式,增強救助實效。

      第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和扶貧部門應當加強國家司法救助工作與扶貧脫貧措施的銜接融合,主動對接定點扶貧單位和責任部門,引導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幫助貧困當事人通過產(chǎn)業(yè)扶持、轉移就業(yè)、易地搬遷、教育支持、醫(yī)療救助等措施實現(xiàn)脫貧。對無法依靠產(chǎn)業(yè)扶持等措施實現(xiàn)脫貧的貧困當事人,幫助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脫貧。

      第十二條 辦理國家司法救助案件的人民檢察院所在地與當事人戶籍所在地不一致的,救助案件辦結后,辦理案件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五個工作日內(nèi)將有關案件情況、給予救助情況等材料,移送當事人戶籍所在地人民檢察院。

      當事人戶籍所在地人民檢察院和扶貧部門參照本意見第五條、第六條進行辦理。

      第十三條 對獲得國家司法救助的貧困當事人,人民檢察院應當聯(lián)合扶貧部門進行回訪,掌握其脫貧及相關政策措施惠及情況,強化脫貧光榮導向,培養(yǎng)貧困當事人依靠自力更生實現(xiàn)脫貧致富的意識,提高其自我發(fā)展能力。

      第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和扶貧部門應當分別確定相關內(nèi)設機構具體負責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脫貧攻堅的日常事務,并建立聯(lián)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例會。根據(jù)工作需要,可以召開臨時聯(lián)席會議。

      第十五條 聯(lián)席會議的主要任務是:

      (一)通報工作情況,交換、共享工作信息;

      (二)總結工作經(jīng)驗,梳理、解決突出問題;

      (三)討論重點、特殊貧困當事人的救助幫扶措施;

      (四)研究出臺本地區(qū)相關工作規(guī)范性文件;

      (五)會商其他相關工作事宜。

      第十六條 聯(lián)席會議議定的事項,人民檢察院和扶貧部門應當積極落實,并及時向對方反饋落實情況。

      第十七條 上級人民檢察院和扶貧部門應當加強組織指導和業(yè)務督導,抓好統(tǒng)籌協(xié)調,健全工作機制,總結推廣經(jīng)驗,營造良好氛圍,推動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更加有效助力脫貧攻堅。

      第十八條 人民檢察院會同扶貧部門建立對貧困當事人的觀察臺賬,動態(tài)跟蹤記錄救助和扶貧脫貧情況,并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脫貧攻堅檔案制度。

      第十九條 人民檢察院和扶貧部門在每年一月份,經(jīng)聯(lián)席會議討論通過,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及同級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報送上年度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脫貧攻堅情況報告。

      第二十條 本意見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解釋。執(zhí)行中遇有具體應用問題,分別向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

      第二十一條 本意見自發(fā)布之日起施行。


    ====================================
    免責聲明:
    本站(law-lib.com)法規(guī)文件均轉載自:
    政府網(wǎng)、政報、媒體等公開出版物
    對本文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
    請核對正式出版物、原件和來源
    客服:0571-88312697更多聯(lián)系
    ====================================

    中央頒布單位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

    津南区| 理塘县| 合山市| 英吉沙县| 福建省| 越西县| 丹东市| 渑池县| 兰州市| 屏南县| 河间市| 新郑市| 宜宾县| 霍山县| 乌兰察布市| 安陆市| 徐水县| 天峨县| 毕节市| 余姚市| 木里| 南靖县| 利辛县| 通城县| 社旗县| 静安区| 洛川县| 青岛市| 清新县| 武夷山市| 沂水县| 郧西县| 东乌珠穆沁旗| 越西县| 尼木县| 定结县| 仁寿县| 门源| 交口县| 漯河市| 淳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