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港酉铝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guī)速遞

  • 西方法律概念中隱含的兩大錯誤之三

    [ 肖佑良 ]——(2022-6-10) / 已閱1729次

    西方法律概念中隱含的兩大錯誤之三
    —— 評方孔《實在法原理》中的部分觀點

    所謂普遍性就是指法律規(guī)則能夠適用于更復雜的、變化的情況。也就是說,即使立法者制定規(guī)則時沒有出現(xiàn)過的情形,或者立法者沒有預料到情形,在社會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時,所制定的規(guī)則亦能有效地適用。P74

    述評:法律規(guī)則是客觀事物。立法時,立法者只要有一個典型案例在手,就足夠達成目的完成立法任務。根本不需要考慮出現(xiàn)過的其他情形,也完全沒有必要預見將來可能出現(xiàn)的新情形。在社會現(xiàn)實中,無論出現(xiàn)何種情形,都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相同事物,相同處理,制定的法律規(guī)則都能有效適用,而且順理成章。
    如何判斷法律規(guī)則與具體案例是相同事物,辦法就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這是認識客觀事物的普遍規(guī)律,F(xiàn)象就是表象,現(xiàn)象就是證據(jù),透過表象,透過證據(jù),對比本質屬性。本質相同,就是相同事物。以刑法中的結果犯為例,法律規(guī)則與具體案例,如果在事實層面上結果相同,方法手段等價,兩者就是本質相同,就是相同事物,就可以將法律規(guī)則中的刑罰適用于具體案例中的被告人。值得注意的是,實際比較時,通常使用無爭議的典型案例替代法律規(guī)則出面,將典型案例中的行為與結果與具體案例中的行為與結果進行比較。例如,放飛籠中鳥,侵入他人股票賬戶高買低賣股票。顯然,兩個案例與典型的故意毀壞財物案例比較,不僅方法手段不具有等價性,而且結果也不相同,故放飛籠中鳥、高買低賣股票的行為,都不可能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所謂的財物價值減損說,明顯違反罪刑法定原則。由此可見,法律適用,大道至簡。法律人努力的方向,就是盡可能熟悉各個罪名的典型形態(tài)和特殊形態(tài),熟悉各個罪名涉及的專業(yè)領域中的專業(yè)知識,必須要學習的法學理論知識相當有限。

    人類語言的這種先天不足,必然地要反映到實在法上,從而造成各種各樣的法律問題。在因語言而導致的法律問題之中,很常見也很重要的一個是法律的不確定性。所謂的法律不確定性是指人們對法律規(guī)則沒有明晰和確定的理解,從而造成了該規(guī)則在適用上的分歧,使得人們不能一致確定一個規(guī)則究竟是否適用于一個具體問題。P138
    哈特認為所謂“空缺結構”是“人類語言的一般特征”,正是語言的這種一般特征導致了法律規(guī)則的“空缺結構”,即不確定性。P143
    哈特:“即使作為理想也不應當抱有這樣的觀念:一個規(guī)則應詳盡無遺,以使它是否適用于特定的案件總是預先已經確定,在實際適用中從不發(fā)生在自由選項中做出新選擇的問題”,因為“我們是人,不是神!盤144
    作為實在法最基本形式的規(guī)則卻注定是靜態(tài)的。P169

    述評:人類語言表達力的確有先天不足的缺陷。然而,如果我們使用語言描述的是客觀事物,那么人類語言表達力先天不足的缺陷就自然消失了。例如,我們使用蘋果,牛表達一種水果,一種動物。不管是一千年前,還是一千年后,人類語言表達力的先天不足,絕不會導致蘋果的不確定性問題,或者牛的不確定性問題,蘋果過去是,現(xiàn)在是,將來還是蘋果,牛過去是,現(xiàn)在是,將來還是牛。這是無可爭辯的生活常識。法律規(guī)則也一樣。
    可是,西方法學的祖師爺們,判斷失誤,犯了一個荒謬錯誤。他們將法律規(guī)則定義為靜態(tài)的人類的作品,是開放的、不確定的、非協(xié)調的、不完全的體系。忽略了法律規(guī)則本身就是客觀事物。因此,法律規(guī)則人為地出現(xiàn)不確定性問題。為了解決這個不確定性的問題,專門誕生了法律解釋學,也就是教義學。由于法律規(guī)則的不確定性是人為誤判的產物,實際是個偽命題。這就意味著,二千多年以來,國內國外,所有的刑法教義學的研究論文和著作,全部作廢,淪為廢紙堆。學者教授們僅僅是研究了個寂寞。
    哈特的哀聲嘆氣“我們是人,不是神”,是基于法律規(guī)則的“空缺結構”即不確定性而發(fā)出的。要是哈特能夠看清楚法律規(guī)則客觀事物屬性,這種哀聲嘆氣就是不可能發(fā)生的。

    規(guī)則組成一個嚴格無疏漏的系統(tǒng),足以覆蓋人類社會所有一切的行為和關系。這是韋伯對理性法律的理想,但只是一個無法實現(xiàn)的夢想。人類認知能力的不足,使得規(guī)則永遠不可能達到如此完美的目標。于是,人們不得不經常有“世事無限,而規(guī)則有限”的遺憾。這種遺憾可以有以下兩種更具體的表現(xiàn),規(guī)則的缺乏和規(guī)則的不確定性。
    當一個問題發(fā)生時,人們才驀然發(fā)覺原以為很完善、很嚴密的法律體系,竟然沒有一個規(guī)則可以適用。這便是規(guī)則的缺乏。
    有時,人們認為一個規(guī)則可以運用于當前的問題,但這一問題卻不是該規(guī)則所適用的典型情況,而是處于規(guī)則所覆蓋的邊緣。于是,人們不能明確、清晰地確定該規(guī)則究竟是否適用,以及如何適用于當前問題,從而引發(fā)各種爭議。這便是我們前文已經討論過的法律規(guī)則的不確定性。但我們在這里考慮的規(guī)則不確定性不是由語言因素引發(fā),而和規(guī)則的缺乏一樣,是由于人類認知能力的不足導致了規(guī)則本體的先天缺陷,使之不能涵蓋當前問題。規(guī)則的缺乏是明顯地、完全地不能覆蓋,規(guī)則的不確定性卻是不能典型地覆蓋。P175
    認知能力的缺陷導致規(guī)則對現(xiàn)實問題涵蓋能力的不足。P176

    述評:西方法學的祖師爺們,對法律規(guī)則客觀事物屬性的忽略,導致嚴重后果,那就是憑空出現(xiàn)一個法律規(guī)則的不確定性問題。為了解決這個不確定性偽命題,西方學者創(chuàng)立了法律解釋學,也就是教義學。盡管教義學殫精竭慮,鼓搗出多種法律解釋方法,但是始終找不到切實有效的解決辦法。如何區(qū)分擴大解釋與類推解釋,竟然成了解釋學上的永恒課題。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無解的局面,原因就在于法律規(guī)則的不確定性是個偽命題,實際并不存在。為了解決偽命題,鼓搗出來的所謂法律解釋的方法,同樣也是偽命題,不可能具有可操作性。這些五花八門的解釋方法,根本無從著手,不好用,用不了,無法用。事實上,無論是學術界的人,還是實務部門的人,能夠做到應用每一種解釋方法,實際辦理一起具體案例的人,無論國內國外,過去沒有,現(xiàn)在沒有,將來也不可能有?梢,所謂的法律解釋,吹吹牛還行,實際辦案中根本派不上用場的。所謂的司法解釋,所謂的立法解釋,都是掛羊頭賣狗肉徒有解釋之名的,實際上都是根據(jù)相同事物、相同處理原則“解釋”出來的。人人都可以隨機抽取一個司法解釋或者立法解釋來,然后,逐個條款都使用教科書上的法律解釋方法,自己推演解釋一下試試,看看司法解釋或者立法解釋,是不是實實在在的法律解釋出來的?
    韋伯的理性法律理想,原本是很現(xiàn)實的。由于西方法學的祖師爺們一頓騷操作,結果韋伯的理想竟然成了無法實現(xiàn)的夢想了。但是,偽科學畢竟是偽科學,無論信奉刑法教義學的人再怎么賣力折騰,再怎么使勁忽悠,人們最終會看清楚刑法教義學偽科學的真面貌,騙得了一時,騙不了永恒,法律實踐會優(yōu)勝劣汰,最終會作出明智的選擇,刑法教義學遲早要被轟下法學院的講臺,跌落神壇。

    長久以來,法學的主流對法律有著宗教式的神化。P190
    規(guī)則具有靜態(tài)的本質,并因靜態(tài)而給出確定的規(guī)范標準。P191
    對法律理論來說,“法律”自身的概念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那塊基石。看來,無論法律理論的突破性發(fā)展,還是法律實踐中效率的進一步提高,都有待法律這一基本概念突破性的理解。P291

    評述:法學學術界神化法律,似乎是普遍現(xiàn)象,把法律想象成為絕對理性的產物,是正義的化身。尤其是對所謂先進的西方法律充滿孩童般無限的敬意和景仰,甚至達到了宗教式癡迷的程度。實際上,這種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法學界的視野過于狹窄,思想比較單純的現(xiàn)狀。神化法律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其實,法律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為了維持社會秩序,有時需要國家出面解決社會矛盾。實體法就是社會矛盾及其國家解決辦法。程序法就是國家解決社會矛盾的方法、步驟。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家庭,生產、生活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矛盾需要解決,這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法律也是一樣的性質,法律就是國家解決社會矛盾的依據(jù)和方法。
    所謂法律規(guī)則的靜態(tài)本質,也是個偽命題。這個偽命題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活人生活在死人的統(tǒng)治之下。意思是,早先公布的法律,立法者過世了,他們的作品即法律規(guī)則就過時了,已經不能適應當今時代社會矛盾的處理,需要對先前的法律規(guī)則進行重新解釋。事實上,法律規(guī)則本身就是客觀事物,而且還是與人有關的客觀事物。由于人是與時俱進的,所以人的行為或者事件,同樣也是與時俱進的。因此,法律規(guī)則本身就自帶與時俱進屬性的,所謂的活人會生活在死人的統(tǒng)治之下的言論,簡直荒唐。更重要的是,法律規(guī)則,描述的內容實際是特定社會矛盾的普遍性,改動了法律規(guī)則的任何字詞句,就不可能是原來的社會矛盾了,就不可能是原來的客觀事物了。這里默認法律規(guī)則,是精準描述社會矛盾的一般性或者普遍性的。原因在于人們可以對照實際案例反復對照和斟酌,直到法律規(guī)則精準描述社會矛盾為止。任何一種解釋方法,無一例外,都是要變化、變通法律規(guī)則本身的,以適應具體案例中的新情形。顯而易見,法律規(guī)則字詞句的任何變動,都不再是法律規(guī)則原初描述的客觀事物的一般性了。也就是說,法律規(guī)則字詞句的任何變動與解釋,就是改變法律規(guī)則本身,就是破壞罪刑法定原則。事實上,法律規(guī)則本身就是客觀事物,根本不需要解釋,也不允許解釋。
    長久以來,法律概念一直沒有明確其客觀事物屬性,導致法學研究虛擬化,喪失了通過實踐檢驗的可能性。由于法律規(guī)則被定義為人類設計出來的作品,人人可以有自己的見解。這種情況下,必然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于是,大家達不成共識,各種理論學說滿天飛,是必然的局面。最多達成多數(shù)人意見,即所謂通說。法學研究,就是一派虛假繁榮景象,學術界熱火朝天,實務界冷眼旁觀。學術界每年發(fā)表大量論文,不計其數(shù)?墒,實務中的難題,一個也解決不了,理論研究與實務完全脫節(jié)。法學研究走到今天,己經深陷虛擬理論的泥潭,自娛自樂,無法自拔。遵照科學常識,如果連法律概念都沒有弄明白,又不能通過實踐檢驗,這樣的法學研究,無論看上去有多么高大上,實質就是空談誤國。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法律概念,使法學研究重回科學軌道,這是新一代法學研究者必然完成的歷史使命。

    孟德斯鳩院長,他的思想里,刑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體系與民法等的區(qū)別并沒有得到明確的界定。P315
    述評:西方法學理論中,法律規(guī)則不具有確定性,存在所謂的“空缺結構”。而且,罪與非罪混為一談,沒有界限。因此,法律規(guī)則需要解釋。民法需要解釋,刑法需要解釋,而法律解釋又沒有邊界。這種情況下,孟德期鳩不能界定刑法與民法的區(qū)別,是必然的結果。原因就是法律概念的虛擬化。一旦法律概念回歸實體化,回歸客觀事物,刑法與民法的界限頃刻間涇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刑法調整的客觀事物,與民法調整的客觀事物,是性質不同的兩類客觀事物。同一個客觀行為,根本不可能既符合刑法規(guī)則,又符合民法規(guī)則,從而存在兩個定性。因此,讓法律人長期困擾的刑民交叉疑難問題,出乎大家的意料,也是個偽命題。另外,在刑法教義學中,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也是界限模糊不清的。這種狀況出現(xiàn),早就應該引起法學家們的足夠重視,反思理論研究是否出現(xiàn)了問題。因為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模糊不清,罪刑法定原則根本無從談起。可惜,法學家要么是些沒有實務經驗的書生,缺乏實踐檢驗理論的能力,理論研究從虛擬的法律概念出發(fā),天馬行空,竟然鼓搗出不計其數(shù)的虛擬理論;要么就是些被法學院洗過腦的人,喪失了反思檢討能力,對刑法教義學理論存在的問題,不思追根究源,止步于唉聲嘆氣。結果,刑法教義學在錯誤道路上漸行漸遠。時至今日,刑法教義學已經建構起一座極為龐大的虛擬理論大廈,讓許多不明真相的人頂禮膜拜。殊不知,這個理論大廈的奠基石,竟是虛擬出來的,構建整個理論大廈的建筑材料,都是些無法實踐檢驗的虛擬材料。大廈只要用實踐的手指輕輕一戳,就會轟然崩埸。西方法學中,除了提出罪刑法定原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外,其余的刑法教義學所有理論,都是毫無價值的吹牛理論。舉個例子,刑法教義學中流行標語“違法是客觀的,責任是主觀的”,區(qū)分主觀與客觀兩大支柱,兩大支柱被學者看得很重,評價極高。其實就是西方法學概念,將原則與例外混為一談導致的后果。例如正當防衛(wèi)殺人與故意殺人犯罪,都符合故意殺人的罪狀。先犯了將原則與例外混為一談的錯誤,先讓例外情形入罪,然后通過客觀違法與主觀有責兩根支柱,再來糾正先前所犯的錯誤,將例外情形出罪。為此,刑法教義學鼓搗出了違法性理論,也就是結果無價值論,行為無價值論,或者它們的變種。還鼓搗出了所謂的規(guī)范責任論等。主觀與客觀兩個支柱及相關理論,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先前錯誤入罪的例外情形,再排擠出犯罪圈。顯然,這樣做就是用偽命題去解決偽命題。所以,西方法學理論中的二階層,三階層,實際是一本正經地忽悠法學院學子們的。我國一些學者教授,盲目照搬照抄,在國內大學講臺極力給學生們灌輸二階層,三階層。本文發(fā)表之前,尚可原諒其不知之罪。當有人講清楚之后,還要向學生們灌輸二階層或者三階層,將是不可原諒的誤人子弟了。(全文終)

    作者: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 肖佑良
    ==========================================

    免責聲明:
    聲明:本論文由《法律圖書館》網站收藏,
    僅供學術研究參考使用,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

    論文分類

    A 法學理論

    C 國家法、憲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經濟法

    N 訴訟法

    S 司法制度

    T 國際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

    准格尔旗| 通江县| 五峰| 集贤县| 永泰县| 嘉义市| 永平县| 谢通门县| 舞阳县| 和田县| 南康市| 紫阳县| 海淀区| 肥东县| 双流县| 高碑店市| 东港市| 湖州市| 金沙县| 章丘市| 称多县| 阿拉善盟| 胶南市| 政和县| 青冈县| 峨山| 云梦县| 烟台市| 襄城县| 凌源市| 合阳县| 诏安县| 中宁县| 渝北区| 芮城县| 独山县| 香河县| 福安市| 廉江市| 册亨县| 曲周县|